天微微亮,月亮还悬在半空,微风穿过麦田,翻起一波波麦浪。带着柴油味的“突突”声由远及近:清晨7点,精河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驻托里镇基布克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们便驾驶着机械车下地了。
“这段时间旱得很,庄稼又是最需要水和肥的时候,一天不下地看看,我们心里都提着。”基布克村村委会主任门·巴特门克说。
基布克村是有着丰富种植业的特色村。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精河县自然资源局(县林草局)驻托里镇基布克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带领着村民做大做强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经过多方调研,引导村民选择试种了抗旱、耐盐碱、易管理,且生长周期短的食葵、桑葚、苜蓿等特色经济作物。
在村民张胜利的食葵地里,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人员积极沟通协调车辆、务工人员,组建“助农秋收”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们收割食葵,为全村800亩食葵秋收工作有序开展做好服务保障。
起初要把棉花地改种为食葵时,张胜利和许多村民一样,心中没底。但如今的他正乐呵呵地对大伙说:“我从去年的200亩扩种到现在的300亩地,看现在的长势,亩产可达200公斤,每亩纯收入就在2000元左右。此外,种植食葵每年每亩地还有18元的补贴,今年我呀,年收入预计增收5万余元嘞,这是党为我们带来的好政策呀!”
虽说今年食葵的好收成给老张一家的好日子托了底,但这些工作队里的“老把式”们对村里一茬茬庄稼的牵挂丝毫未减。
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作物产业转型升级,向规模化效益化转变,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作用优势,邀请专家学者到村实地考察,采用“线上+线下”指导培训指导村民参加10余场培训。除此之外,以“点对点”的收购销售方式,辐射带动周边就业增收,达到季节性用工人数至40余人。从根本上让本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稳定就业,逐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我们将休闲农业结合‘功能支持’的关键词,成立多元化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农业+技术+农户’融合发展模式,销售我村的棉花、食葵、小麦、牛羊等天然无公害产品,持续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建设‘诗意田园’。”吐里洪·吐达洪说。
说着话,吐里洪·吐达洪说沿着窄窄的田埂走向牧民罗·图尔巴依尔家中,他正在为刚刚出生的小牛犊喂奶。
吐里洪·吐达洪接过新出生小牛犊一边继续喂奶,一边又把头探向一旁的成年牛犊细细察看,听到罗·图尔巴依尔表示想要扩大养殖规模,他放下小牛犊从腰包中掏出小本子做记录,仔细询问着新引进品种的西门塔尔牛的喂养情况,汗珠从他斑白的两鬓冒出来,顺着脸上的“沟壑”往下淌。他长出了一口气:“好着呢,真希望咱乡亲们都能过上像你这‘牛日子’!”
“如今的日子比牛奶还纯,过去做梦都梦不到这样的好日子呢!”通过不懈的努力,罗·图尔巴依尔收获满满,一家人不仅搬进了楼房,还买了私家车,但罗·图尔巴依尔有了新的发展目标。
2020年,罗·图尔巴依尔发现了牛的品种价格差别,也看到了新品种西门塔尔牛的市场发展前景。社员们共同商议,找到工作队希望他们能够帮助自己引进西门塔尔牛。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批36头西门塔尔牛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帮助下成功在合作社“定居、安家”,也成了村上的新鲜事。在众多人的关心与精心喂养下,这批西门塔尔牛第一年就产下了20头牛犊,一头小牛犊就能卖到1.5万元,日销售牛奶近乎500元的收入。
在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宣传动员下,致富带头人罗·图尔巴依尔扩大养殖规模、引进新品种的同时,吸引5名村民入股合作社,吸纳数余名有意愿来合作社务工的村民。现在,合作社养殖西门塔尔牛200余头,年收入近8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个,人均月收入2300元,入股村民人均分红800元左右。
如今的基布克村,工作队将幸福的“种子”洒满每个角落。“乡村振兴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驻村干部我们将做强特色产业,提升村容村貌,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和重托,成为带领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曙光信心满满地说。(新疆博州精河县党委组织部 孔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