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兰州隆重举行。会前,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会见了我省受表彰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集体代表、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
会议中,省委副书记孙伟宣读了《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表彰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荣获“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医院党委书记李勋堂、院长张志明参加大会并领奖;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张旭辉,急诊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欣,老年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余文娟,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王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主任护师宋光芬,麻醉手术科主管护师刘小平六人荣获“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张旭辉同志还荣获“甘肃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共产党员
张旭辉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
主任医师
生命重于泰山,使命呼唤担当。面对疫情,2020年1月28日,137名甘肃第一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响应党中央号召迅速集结驰援湖北。本着医者的初心与使命,张旭辉毅然与此时同样奋战在医疗防疫战线的妻子告别,将8岁的孩子托付给奶奶,义不容辞成为甘肃第一批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和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驰援武汉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兼副队长,奔赴武汉抗击疫情。
“我是党员,平日我们一直在讲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殊时刻,事关生死,我们不上,谁上!。”武汉发生疫情后,张旭辉主动向医院请命,走上抗击疫情的战场。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一线工作17年的他,对治疗呼吸系统及老年疾病经验丰富,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他担任救治组分组长,始终站在抗疫最前线;不进餐、不饮水、穿着纸尿裤在病房一忙碌就是6—8个小时,共计奋战53个昼夜。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危重病人化险为夷,尤其一位82岁高龄“大白肺”患者的转危为安使他深受鼓舞。他带领大家科学施救,共参与诊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例,其中危重患者100余例。面对超强负荷的救治工作,张旭辉却说:“我只是做了一名呼吸科医生该做的事,只不过面对的患者特殊一点,工作的环境和场所有点不同而已。”
同时,张旭辉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清醒认识到必须让党旗高高飘扬在防疫一线,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1月28日到达武汉当晚,临时党支部即刻完善组织架构,向大家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作出的重要讲话精神,强调在此非常时刻各位党员一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中央的部署落到实处。在武汉期间,临时党支部积极尝试“线上+线下”方式,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学习,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还不时通过转发视频、音乐及一线感人事迹等,及时对大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压力;工作之余,他对队员也总是嘘寒问暖,从"吃、穿、住"等小问题着手,暖着每位队员的心。随着后续支援队伍的不断到达,支部工作日益繁重,但张旭辉迎难而上,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在这样的感召和鼓舞下,临时党支部共收到17份入党申请书,火线发展了4名预备党员,医疗队党员占比达到50%。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张欣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张欣,男,38岁,工作16年来,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急诊一线工作中无私奉献着,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守护着每位患者的身心健康。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蔓延开来。武汉封城,形势岌岌可危。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他深知为人民服务、救治患者是自己的天职。虽在进修学习阶段,但疫情的需要,令他主动申请暂停进修,多次递交请战书,最终作为甘肃省第五批援鄂医疗队一员,与战友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到达1天后,他所在的医疗队就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开展救治工作。所有的工作都必须在穿着隔离衣和防护服、佩戴护目镜及双层口罩的状态下完成,在病区内短暂停留就会大汗淋漓,闷热的状况难以言表,呼吸也变得费力,经常在查房时会觉得胸闷、气短。可当他站在患者床边,望着他们期盼的目光,厚重的防护服突然之间也变得轻便不少,他的状态很快就恢复过来。因为工作需要,他和战友们经常清晨五六点起床,匆匆吃完早餐后立即赶往医院。每次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不能喝水、进食甚至不能去洗手间,纸尿裤在那段时间成为了他最好的“伙伴”。
针对病区内高龄患者多,病人情绪差,治疗任务重,语言不通畅的不利状况,他不畏艰难、主动担当,每次查房时他总是第一个进入病房,和患者近距离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他和战友们通过写字、画图、打手势等方法让患者理解,配合治疗。95岁患者是病区中年龄最大的,因为一直担心老伴的健康,刚入病区时不愿配合。通过和当地工作人员多方协调,终于在一天之内让老人与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的老伴视频聊天,使他安心配合治疗。患者常说“谢谢你们”,而他常回答“应该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家人生病,我们都很着急,希望你们尽快康复!”
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每位患者的诊疗工作。通过和其他战友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患者微笑着离开病区,共救治患者62人,做到患者“零死亡”。在武汉的三十多天里,每次进入病区前,他都会提醒、帮助队友按步骤穿好防护服、隔离衣。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最终本组成员做到“零感染”。在业务上,充分发挥自己作为多年急诊医生的优势,更全面地评估患者,制订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在思想上,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2020年被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授予“新时代最美逆行者”称号。面对新冠疫情大考,他交出了一张让祖国放心、让人民满意、让亲人自豪、让自己无愧的优秀答卷。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商情先进个人
余文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余文娟从2009年参加工作,在急诊科救死扶伤,到2015年至老年病科工作,刻苦钻研老年护理知识,曾赴台湾学习老年长期照护护理、医养结合护理知识,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学习老年综合评估知识,为的是用科学方法服务于每一位老人,把科室的公共设施想尽办法布置成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助人为乐,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尽可能的服务社会和帮助别人不断充实自己的人生。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为危难之际,主动请缨上一线抗疫,支援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初入隔离舱,带上N95口罩、护目镜,穿上防护服,憋闷的感觉时刻伴随着。为了节省防护服及口罩,在隔离舱中她们不能吃不能喝,一天下来衣衫尽湿,极大的考验着她的耐力和体力。由于患者长时间在方舱医院隔离,无法见到家属,医生护士就是患者最大的希望,她们要保证用最好的状态面对患者,给患者带来希望。厚重的防护措施给他们带来了更好的保护,但也给日常的工作带了更多的麻烦。护目镜很快会被雾气遮盖,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不要张口呼吸,待雾气变成水珠流下去,视野情况便会有所好转。平日里1小时能干完的工作,在这里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无法分清楚谁是谁,就只能在衣服上写上名字,方便工作的时候呼叫。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她不顾个人安危,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毅然奔赴武汉,坚守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作为一名共产党人,始终本着:坚守是使命,是共产党人无悔的选择。疫情一日不退,共产党人便坚守到底。余文娟同志始终把防控疫情工作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主战场,冲锋在前,战斗在前,为广大人民群众竖立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主动帮助新冠肺炎患者树立战胜病毒的信心,与他们沟通交流,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主动帮助他们联系在外隔离的亲人,以解他们的思亲之苦。每次上班带领他们做呼吸操八段锦,改善肺功能,尽快战胜病魔。在武汉及返兰隔离的时候,主动帮助战友克服疏导焦虑情绪,组织各种娱乐运动。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王磊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王磊,2000年参加工作,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09年因组织需要任重症医学科主任,2013年就通过了重症医学专科资质考核取得专科证书,2016年晋升重症医学专业副主任医师。
疫情发生后他积极向组织报名请战,成为了甘肃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王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和医德本色。接到通知24小时内就奔赴湖北武汉,接管武汉市优抚医院综合楼6楼病区,管理床位100张,改造2号楼2楼病区新增管理床位60张。医疗队最大的不同是面临着特殊的环境、救治特殊的患者、完成特殊的任务。一轮值班下来,卸下防护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脱下防护服浑身上下已经湿透,但却始终无怨无悔。王磊清楚的知道,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必须时刻冲锋在前、不怕牺牲。他担任了中医组组长,协调中医治疗相关事宜,因从事过神经科工作及有危重症患者抢救经验,自愿担当了抢救小组的一员。凭借自己重症理论知识快速熟悉和掌握了抢救设备的型号及使用方法,同时培训相关医护人员熟悉设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疗组认真践行十八项核心制度,对所有患者均在严格遵循最新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对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也进行了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制定“一人一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注重心理疏导,身心同治。同时积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优势,辩证施治,制定了个体化中医药治疗方案。同时,认真学习关于新冠病毒肺炎相关知识、文件和通知,提高诊疗水平、提高临床治愈率。工作中以大局为重、勤勉努力、认真严谨、踏实工作的精神受到同事们的一直好评。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宋光芬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
主任护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考验着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对风险挑战的决断力和行动力。为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无数医务人员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无数动人的故事。作为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感办主任宋光芬,责无旁贷的站在了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她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一线上彰显了一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关键时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成了工作中重中之重。宋光芬立即投入到疫情防控部署中,第一时间制定了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工作方案、制度及流程。线上线下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30余次,对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培训700余人次;作为院感专家曾4次分别到7个地市进行疫情防控督导。每日到医院预检分诊处、发热门等现场督导、深入到临床一线督查各科室人员(工作人员、患者及陪员)管理、消毒隔离、医废处置等制度执行及人员的健康监测。对捐赠的防护物资是否达到防护标准进行把关,对准备出征驰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工作的培训,积极参加发热病人门诊及留观的处理流程讨论等。让她最担心的是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够强,根据《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按医院不同区域的防护级别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开展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穿脱培训;每天穿梭在医院各个角落,督导医务人员是否正确做到自我防护,确保所有医务人员“零”感染。
医院建立发热门诊,在先天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况下,只能在细节上下足功夫,一次次修定改建方案,不断完善流程。终于在现有建筑布局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规范的“三区、两通道”。设置醒目标识,制定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图,制定发热门诊院感防控制度,建立预警机制和工作流程,医疗废物包装交接流程、规范标本运送处置方法、引导发热病人CT检查路线图,指导污水处理人员增加医院污水消毒剂投放量等。用她院感防控扎实的功底洞悉每一个防控细节,严密防控、细化部署、措施到位、全盘统筹。随着疫情的发展,她成了医院的“宝贝”。大到防护服小到洗手液,一线医务人员在防控工作中遇到搞不清、弄不懂、缺少防护用品等问题时都给她打电话。“每个人都争着让她帮忙把关,指导穿脱隔离衣、防护服,做好防护工作。有她在,我们就多一份安心。”同事们说。
正值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作为医院院感办负责人的她白天黑夜连轴转,从未有过半句怨言,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岗位。年三十,家家户户其乐融融围坐在电视旁准备丰盛的菜肴,包饺子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到超市买了一包速冻水饺作为全家人的年夜饭。在外地回家过年的女儿没有吃过妈妈做的一顿饭。女儿同学打电话埋怨母亲的唠叨,女儿告诉她:“你知足吧,我妈妈每天只有睡觉时间在家,其余时间我想见她一面都难,更别说听她唠叨了”。面对疫情,在陪伴亲人和坚守岗位之间,宋光芬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把“小情”变成“大爱”。虽因与家人聚少离多感到内疚,但一想到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她依然义无反顾:“我作为院感办主任就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不管是为了医院同事们的安全和还是为了群众的健康,我都应该尽好自己的职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她带领院感办人员给全院医护人员及就诊患者筑起了一道安全健康屏障,留下了最美的身影!
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刘小平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护士
主管护师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犹如一场冰雪,覆盖了亿万人民的心,牵动着全国人民的情。在这举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刘小平义无反顾的投身这场抗疫的战争中。
2020年6月,在得知兰州新区后备医院需要一批护士参加回国人员的隔离筛查工作,她主动请缨,克服一切困难前往抗疫一线。
在后备医院,按照省卫健委分工和安排,她带领着10人,负责一层楼25个房间回国人员医学隔离观察工作。这些人群中,有回国华人,也有外国友人,她深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带领她的伙伴,加班加点清理房间卫生,安排防护生活用品,提前进行接机演练,熟悉正确的穿脱防护服流程,每天忙碌到凌晨。
回国人员入住后,每个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以及护目镜,按照分工登记人员的详细信息,戴着手套的手指根本不听使唤,有时点击平板电脑屏幕半天才有反应,被汗水浸湿的护目镜什么也看不见,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在2小时内完成按顺序入住、测体温、健康宣教、信息采集等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俄罗斯国际友人,因语言不通,又缺少翻译,信息采集中根本无法沟通,她采用手指比划的方式,让这位国际友人连接上了Wi-Fi,又在平板上下载了翻译软件,才解决了和外国友人的简单沟通工作。
在隔离筛查过程中,有的国际友人吃不惯中国餐,导致脾气暴躁,情绪过激,她一边向上级汇报,一边耐心的安抚劝解,因语言的不同,她只能用微笑和真诚来宽慰他,让他的情绪得以缓解,经上级与后勤保障部门协商后,按照国外友人的用餐习惯,给他们单独制作特殊餐。在309客房有一位小女孩突然胃疼,经医生查房后得知小女孩以前得过腹型紫癜,为了避免胃疼内脏出血,所以医生建议每餐只能吃稀饭馒头,她们各班次将此事作为特殊事件处理,一日三餐稀饭馒头,定时定点定量提供,悉心照顾,使小女孩的病情得到了缓解并逐渐康复。在隔离筛查过程中,她想人所想,急人所急,认真、体贴、周到、耐心的服务,给他们家人般的温暖。隔离结束时,隔离人员对她的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有直接点赞表扬的,有写感谢信的,有送锦旗的,看着他们满意的离开隔离医院,她也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2020年8月,她很荣幸被再次抽调到兰州新区后备医院参与回国人员医学隔离筛查工作,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工作对她来说是得心应手,尽管酷热的夏天穿戴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让她苦不堪言,尽管高强度的工作让她疲惫不堪,尽管家中女儿无人照看,但她仍然无怨无悔。她深知,她的工作岗位就是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能够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做自己分内的工作,她感到由衷的欣慰。(中国社区发展协会基层党工委兰州办主任 臧秀娟)
来源:甘肃中医院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