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激励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崇州二医院党委组织优秀党员干部代表赴江西井冈山、湖南韶山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传承井冈精神”红色研学活动。
医院党委副书记彭莉、院长助理赵一红、刘巍,党办主任彭晓艳、行政党支部书记董芸宇、住院党支部书记王燚以及优秀党员代表共计12人参加活动。
重温革命历史,感受井冈精神
6月26日,大家怀着激动期待的心情来到了革命圣地井冈山,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武装斗争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革命走上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开端。毛泽东点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在革命转入低潮的形势下,重新聚集革命力量,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照亮了胜利前进的航程。
黄洋界保卫战旧址
黄洋界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位于井冈山北面,海拔1300多米,山峰峻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毛泽东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1928年8月,湖南国民党军一部在江西国民党军的策应下,向我井冈山根据地之黄洋界阵地发起猛攻,守卫在黄洋界的红四军一部顽强作战,成功击退敌军,即黄洋界保卫战,毛泽东同志在回师途中得知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喜讯,挥笔写下《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读着主席的诗词,听着宣讲员的讲解,党员们好像回到了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见证了伟人笔下井冈山的雄伟壮阔,感受诗词里的井冈山精神,也见证了无数先辈们的前赴后继,风雨兼程。
缅怀伟人风采,传承韶山精神
韶山,被誉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既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又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是孕育革命的红色沃土。
1910年的秋天,毛主席离开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这是他人生历程中的第一个转折。临行前,他写下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百多年前,毛主席怀着理想走出韶山;一百年多年后,我们带着敬仰走进韶山,传承韶山精神。
毛泽东铜像广场坐落于毛泽东纪念馆和毛氏宗祠前的开阔地带,周围青松翠竹掩映,群山拱护。广场上,毛主席铜像背靠韶峰,巍然挺立,炯炯目光笼罩着整个湖湘大地。党员们围绕毛主席铜像仰目瞻仰,这座雕像通过深邃的目光和坚毅的面容,生动地再现了毛泽东同志当年的风采,那“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壮志仿佛跃然眼前,令人深感敬仰。大家用鲜花表达崇高敬意和无限追思,也表示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前往毛泽东故居的路上,党委副书记彭莉以“学纪知纪明纪律守纪 自觉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为主题,围绕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突出作用、历史沿革以及重点条款等,为大家讲授了一堂精彩的专题党课。
在故居和纪念馆,大家依次参观堂屋、卧室等空间,学习毛泽东同志成长、引导亲人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和建立中共韶山支部的事迹,感受毛泽东同志在此成长与奋斗的岁月和为革命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党员们通过近距离欣赏一张张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物、一张张泛黄老旧的的照片和一封封讲述初心故事的红色家书,在讲解声中,详细了解了毛主席年少时期的生活轨迹,感受他一生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心,深刻认识他深邃超前的远见卓识,像是重回过去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仿佛能够看到毛主席带领人民军队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进的身影,听到他铿锵有力的号召声。
此次七一红色之旅活动,使党员们都受到了“红色革命”的洗礼,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深刻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所铸就。
回程的路上,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纷纷表示,此次红色之旅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加坚定了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未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樊芮杉 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