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何抓实党建,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近年来,重庆市高新区白市驿镇党委引领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大胆探索实践,紧紧围绕这一课题全面发力。
白市驿镇党委以党建为统领,树立“问题发现靠党建、问题发生查党建、问题解决看党建”的理念,以“高新白市•驿路红领”为着力点,围绕“领学理论、领导队伍、领兴发展、领建堡垒、领治基层”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同时以“高新白市•驿路共治”“高新白市•驿路富美”为切入点,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工作;在“魅力、活力、开放、幸福”的“四城”白市驿建设中,辖区海龙村、松岭社区等基层党组织已在落实中初见成效,在社会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因此,从即日起,本网将陆续推出来自白市驿镇基层党建工作的系列报道,以飨网友。
重庆海龙村:党建统领乡村振兴 绿色发展点亮未来
“走,今天没有下雨,我们又去健身”昨日一大早,家住重庆市高新区白市驿镇海龙村村民李女士身着运动服,邀约邻居一起到村广场跳健身操。
其实,海龙村的其他村民也与李女士一样,在很多年前就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村民们住的是与商品房一样品质的小区房,水电气及宽带等现代人生活元素入户,购买了私家车,就近打工每月收入几千元,一家人过着非常惬意恬静的生活。
走进海龙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村容村貌整洁,公路宽阔,商业繁荣,人气旺盛,生态宜居,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
村党委书记鄢静(右)向村民颁发纪念章
“海龙村面积2.6平方公里,有16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6000余人,东邻重庆主城区,南接西彭工业园区,西靠海兰云天度假区,北连西永大学城,区域优势明显”白市驿镇党委书记刘万勃说,2001年底,海龙村由原海螺村和龙台村合并,合村之初是一个穷村、乱村、空壳村,如今已成为川渝地区有名的经济强村、文明美村、生态宜村;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国家城乡统筹标准化示范区试点单位”“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中国十佳小康村”“重庆市生态卫生村”“重庆市文明村”“重庆市和谐示范村”“重庆市低碳示范社区”等,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海龙村闯出一条党建统领转型发展的新路径。
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
新生:党建统领 能人治村
海龙村合村之初,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散乱穷村,连续4次选不出村党组织书记。
2001年,时值重庆市实施“能人治村”工程,在外打工的鄢静回村当选为海龙村党组织副书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开始艰苦创业。2003年,海龙村强化党建统领招商引资,巧打“党建+招商”组合拳,通过“党组织带队、党员领队、流动党员归队”三招,搭起招商队伍“四梁八柱”,积极承接主城区“退二进三”企业入驻,建立招落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产业一体化布局,振兴实体经济。
2007年11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同志到村调研,并确定海龙村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点。2009年2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到村调研,对海龙村党的建设、经济发展、乡村治理给予高度评价。2010年5月,中央政研室党建研究局和中组部党建研究所到海龙村蹲点调研,撰写了《海龙村八年巨变告诉了我们什么》的调研报告,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亲笔批示:“这个调查报告全面反映了海龙村八年巨变及其经验,很有参考价值。中组部要认真总结和推广这类典型,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村党委书记鄢静(左)向镇领导实地汇报工作
转型:党群同心 二次创业
2010年,重庆市委下发《关于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中学习推广“海龙经验”的意见》(渝委发〔2010〕29号),要求全市各级党委及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迅速派起学习借鉴“海龙经验”的热潮,全面把握“海龙经验”的丰富内涵。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分析特点,寻找差距,创造性地探索和形成符合普遍规律、适应本村发展、富有创新特色的新经验,在全市形成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加速提高富民强村奔小康的能力,全面推动重庆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海龙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二次创业”。
10余年来,海龙村一步一个脚印走,一茬接着一茬干。海龙村全体上下党群同心、目标同向,注册“西部海龙”、“西部海龙人”商标助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海龙康居、海龙大道、海兴幼儿园、西部沙发材料批发市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及产业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借力“中投互贸国际一带一路贸易平台”促成尼泊尔、韩国供需对接会在海龙村召开;成功创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全国首个“中国村官研究生学员产业会馆”;打造500亩“花果山色”农业生态观光果园;成立全国首支农民女子管乐团涵养纯朴民风,建成重庆市首个村级廉政文化教育展示厅……
蝶变:党建联创 共建共享
开弓没有回头箭,海龙村在发展中经历了不少困难、遭遇了不少挫折,但始终以“等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输不起的责任感”来对待和坚持,负重图强,奋力赶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全国乡村振兴探索新模式、总结新经验、做出新贡献。
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工作
环保产业蝶变。2020年,海龙村致力于固废垃圾处理,成立重庆海龙合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垃圾热解气化处理设备,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项目二噁英指标监测结果平均值低于《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达到0.012低于(国家限值为0.1),通过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监测中心验收,成为垃圾处理的新兴技术。
乡村旅游蝶变。2021年,海龙村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区域限制,利用仙女山景区成熟旅游资源购地60余亩,投资1500万元打造仙女谷景区,以“党建联建、活动联动、服务联做”为共建共享内容,促使“乡村旅游综合体”与“党建示范点”共融共生。
教育发展蝶变。2022年,海龙村主动对接国家规建中心,获批全国教育部首批“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训基地示范点”,开发劳动教育、自然科学、生命安全、体能训练、工业研学等实践课程,每日可接待1500名学生到基地进行劳动实训操作。
2022年,海龙村实现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纳税总额达到1.2亿元,村集体固定资产(含股份公司)历史性地突破3.6亿元,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和“三权”分置改革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集体壮大,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到3万元。
海龙村党委书记鄢静满怀信心地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工程的强力推进,海龙人将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将以更加高昂的士气,勇于作为,不负时代,以新成就致敬未来! (诸葛思涵 谭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