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新县发挥国家科技部挂点优势,抓住承担科技特派员登记试点机遇,充分激发广大科技特派员服务热情和工作活力,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选派体系、工作体系、管理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一、探索科技特派员选派体系。一是创新选派模式。将外面专家“请进来”,深化与省农科院、省科技厅的交流,邀请省科技特派蚕桑团、果业团、蔬菜栽培技术团等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调研,每年争取相关高校院所向永新选派科技特派员30名左右。将专业人才“培养好”,出台《永新县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方案》,引导个人自荐或部门推荐,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每年从全县专业技术人员、乡镇“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中,选聘20余名县级科技特派员。将本地农民“送出去”,依托“头雁计划”,每年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前往浙江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培训,获得技能提升后,选聘部分为科技特派员。二是创新对接模式。坚持“双向选择、按需选派”的原则,建立永新县技术需求清单,依托科技部挂点优势,协调在科研院所、高校等发布相关需求信息,选出高等层次人才科技特派团。同时,收集科技特派员工作政策文件、被选聘专家个人简历、联系信息、全县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受援地点联络人员联系信息等,建立科技特派团信息数据库,提供给相关领导、科技特派员和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实现了“订单式”需求对接、“菜单式”服务供给。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建立科技特派员全链条服务体系,利用自身技术特长,采取“线上与线下”服务方式为服务对象无偿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合作,并顺应永新县优势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和金融服务需求,引导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由“一产”向“二三产”、由技术服务向科技金融服务拓展。
二、探索科技特派员工作体系。一是构建利益联结。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统筹布局全县各类特色产业示范区,筛选出具有一定基础、群众积极性高、增收覆盖面广、科技示范效应比较强的项目所在村作为科技特派员服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鼓励支持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入股和租赁、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进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允许其取得合法的报酬,引导帮助村民构建利益联结。截至目前,共建立34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培训基层技术骨干203人、培训农民1979人,助力增收600余万元。二是探索技术突破。积极组织选派18名特派员参加中国茶产业、食用菌产业、蜂产业等科技特派员培训会,成功承办国家科技部与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共同组织的“基层干部和科技特派员培训班”,定期邀请国家级蜂产业、蚕桑产业技术专家亲临永新指导工作,引导企业与科技特派团深度合作,大力实施生态价值转换,其指导的永新三湾蜂语蜂场成功入选2021年江西省四星级中蜂示范蜂场,生产期比同等群势的增产20%左右;成功试验示范推广“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江西省内首次农村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在永新取得成功。截至目前,累计全县共引进新品种37个、示范推广新技术78项。三是打造服务平台。定期举办“永新县科技活动周”,邀请农村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齐聚进行观摩;大力打造5G数字农业展销平台和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设立了物联网数字分析中心和3个数据采集点,为科技特派员提供强力技术支撑,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探索科技特派员管理体系。一是建立引导资助机制。建立科技特派员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和激励保障机制,对贡献突出的人才实行绩效奖励和一次性奖金奖励的表彰制度。明确科技特派员在选派期间取得的科技成果,优先给予奖项申报政策、资金、信息、场地等支持。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科技特派员的先进事迹,带动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二是建立能上能下机制。分级分类对科技特派员进行考核评价。注重服务次数与服务成效相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整理、汇总科技特派员开展服务情况,抽查被服务对象,调度跟踪科技特派员工作。每半年开展一次考核评估,并将考核结果反馈至派出单位和上级科技管理部门,对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在申报下一年度科技计划项目时予以优先支持:对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将取消其下一年度科技特派员选派资格。三是建立经费补贴机制。由县财政每年预算20万元作为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由县科技局牵头,按照“三对照”(每个科技特派员对照目标、每一天对照过程、每件事对照结果)和“四化”(目标任务具体化、工作细节台账化、服务效果数据化、业绩考评公开化)管理方式,严格落实科技特派员交通差旅费、务工补贴等。(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委改革办 王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