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甘肃讯 (臧秀娟)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今年以来,武威市民勤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人才作为乡村振兴首要战略资源,深度聚焦长期以来各领域人才底数不明、管理不活、作用发挥不明显等突出问题,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创新打造人才服务平台,积极畅通人才引育留用渠道,广纳各方英才,激发创业活力,进一步壮大人才增量,盘活人才存量,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建机制、聚合力,广开门路引人才。坚持党管人才总原则,民勤县高点站位,统筹谋划。建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常务副县长、组织部长、常委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教育局、卫健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等20余家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同步建立联络协调机制,有力构建起“党委统领、组织部门牵总,有关部门分抓”的人才工作共管格局。坚持“大人才”工作理念,建立“民勤在外人士”信息库,累计审核入库1497人 ,涵盖党政、企业经营管理、高技能、社会工作、宣传文化、科技、城市建设管理等10多类人才。
(民勤县“领军人才”魏昭智在日光温室内进行技术指导 摄影:杨燕)
抓培训、强能力,靶向施策育人才。认真贯彻落实县委“1235”发展战略,围绕蜜瓜、茴香、果蔬和苏武沙羊“3+1”主导产业,从县直涉农单位选派科技特派员129名,组建技术服务团13个,建立“专家服务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模式,实现重点镇村服务全覆盖。依托沙漠雕塑创作基地、摘星小镇等优质景点,培育文艺骨干、文化能人、乡村“非遗”传承人等各类文化旅游服务人才600人。全面排查县域人才资源总量、结构、专业和分布情况,储备摸底专业技术人才5361人、高素质农民3700人、农村实用人才8000余人、高技能人才1260人等人才信息资源,人才总量逾1.8万人。
(技术人员对引进试种的蜜瓜新品种进行田间鉴定 摄影:汤建华)
强保障、优环境,精准服务留人才。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并举,全力打造“重才、爱才、惜才”的人才创业环境。制定出台《民勤县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设立急需紧缺人才“金凤凰奖”,按照在民工作满8年、15年、20年,分别给予3至30万元的一次性表彰奖励;引进县内工作的急需紧缺人才,最低服务期内工作补贴提高至每年1.5万元;实施引进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对取得上一级全日制学历并继续在民勤工作的人员,给予学费补贴;对引进全日制硕士及以上高校毕业生的企业,给予每人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评选一批县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给予2万元经费补助。打造人才服务“一站式”平台,探索建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大力推动人才服务标准升级、载体创新、方式完善,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人才到民心无旁骛干事业,既留住人才,更拴住人心,让各类人才在民落地生根。
(摄影:狄海霞)
建平台、激活力,不拘一格用人才。按照“人才+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高标准打造“7+2”现代农业园区和一批规模化产业基地,引导专家人才向乡村一线集结。聚焦打造苏武现代农业园、昌宁镇铧尖村优质供港蔬菜生产基地,种植大田蔬菜12000亩,种植学斗、上海青、西兰花、西芹、娃娃菜等十多个品种。蜜瓜之乡收成镇积极改良品种,引进先进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大力推行温室、露地、小拱棚等多种蜜瓜种植模式,形成“全年生产、四季有瓜”的生产格局。全县组建农业、科技等行业专家服务团,选派200余名专家人才进驻园区送技术、送服务,持续加大人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和产业基地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的现代产业体系,带动5万名群众实现全产业链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中共民勤县委组织部 通讯员:魏仁斌 刘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