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以“党建+村集体经济”为抓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效能,通过发展“组织引领、市场主导、群众受益、绿色发展”的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为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创造“渝水模式”。
支部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实组织振兴“后备库”
乡村干部是乡村振兴的火车头,选好人、用对人是乡村振兴的突破点。一是推进“党委领航”工程。注重乡村合力抓发展促振兴,在乡镇领导班子换届中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全面研判、综合分析,把有能力、有激情、勇担当的年轻干部选任到乡镇领导班子中,提升一线指挥部的战斗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二是实施“头雁冲锋”工程。将“带富能力强”作为“五强”村党组织书记培养的必备条件。渝水区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不断提升村班子整体功能。把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能人”充实到村“两委”班子。重点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致富带头人中挑选了一批35岁左右的村党支部书记,提升党支部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能力。姚圩镇新宋村党支部书记原是某公司董事长,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建立育秧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0万元左右。同时,向村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方式,持续把优秀干部、精锐力量充实到村一线,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三是建设“党员领跑”工程。把好党员发展第一关,培养和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村党员队伍。将一些年轻致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引导党员亮身份、作表率,通过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构建“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农民”产业发展格局,16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全区所有村组。
党员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人才振兴“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渝水区一手抓村干部队伍,一手抓人才引进,大力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一是搭建平台育。创设“渝快学”学习品牌,围绕乡村振兴破局立新,邀请高校教师、行业专家、知名学者作专题讲座,综合运用中心组学习、主体班培训、专题课堂和线上网络学院、线下交流互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各类人才常态化开展学习,迸发“头脑风暴”。坚持把党员作为村级带头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他们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全面开展乡村党员干部大培训,采取区级层面普遍培训、乡镇党委兜底培训、党支部常态培训相结合的立体式培训模式,从党史知识、产业发展、颐养之家等方面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宣讲辅导,为乡村振兴凝势聚能。开展“乡村实用人才振兴行动”,采取“专题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种植养殖业实用技术培训,解决产业发展和增收技术难题。2022年组织开展了乡镇干部培训班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累计培训乡村党员干部1万余人次,实现了全覆盖培训。二是出台政策引。制定“三优先、三保障”优惠政策,鼓励在外渝水籍优秀人才回乡投资创业。实施“渝郎回乡”工程招才引智,鼓励在外打拼的“渝郎”携优势产业、先进技术返乡创业。返乡创业优秀人才、全国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付小华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全区27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惠及村民5000余人,实现了村民和集体“双增收”。三是宽严相济管。严格落实任职资格联审机制,对村“两委”成员任职资格进行全面联审,持续净化村干部队伍。突出约束管理,集中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备案管理,对不胜任、不称职的坚决予以调整撤换。在严格监督管理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基层干部培养、管理、使用等政策体系,强化乡村干部政策保障。落实关心关爱制度,持续拓宽基层干部的发展空间,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乡镇事业编,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基层干部予以提拔重用。一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基层党组织书记转为乡镇副科级领导或事业编制干部。
强弱共帮村集体经济发展,培养产业振兴“领头羊”
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帮带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集体经济全面振兴。一是统筹规划扶。出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十条措施》等文件,安排每名县级干部驻点一个村帮扶集体经济发展,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一体推进。因村施策,探索“资源开发型、物业经营型、资产盘活型、资本运营型、村庄经营型、产业发展型、生产服务型、土地股份合作型”八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21年全区182个行政村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2万元以上,其中最高的行政村年收入达915万元。二是结对共建帮。渝水区将本土企业家组织起来,探索出一条“党建+商会”的新模式,凝聚了一大批企业家在带动乡村振兴、助老扶幼、支援家乡建设等方面贡献力量。通过“强村+弱村”“商会+弱村”结对共建,帮资金、帮技术、帮人才,使全区35个弱村形成了1-2个特色主导产业。全区11个乡镇商会共定点帮扶21个弱村,辐射带动100余个村,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300万元以上。人和商会会员企业为人和乡13个村投入帮扶资金39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入股,建立人和乡瓜蒌产业基地,按照“龙头企业+致富带头人(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运营方式,共带动全乡479名脱贫人口年增收55.2万元,13个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元以上。三是财政政策推。整合1亿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统一购买标准厂房资产和发展光伏发电项目,以委托建设管理方式获取收益,保障各村每年有3-20万元不等的稳定经营性收入。其中7000万元发展基金到新兴工业产业园购买标准厂房出租,发展异地置业型经济,共为全区行政村带来2355万元收入;3000万元发展基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每年为各村增收3万元以上。通过财政基金引领,实现“一次性输血”向“长效造血”的转变,形成工农互促,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四是盘活资产促。开展“党建+乡村资产资源清理规范”等活动,采取“党组织领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方式,共清理出各类问题合同3361份,追回拖欠款200多万元,收回资产面积5564平方米,收回资源面积14046亩,清理后合同期内累计可增收1亿元,每年增收700多万元。创设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通过市场调节提高农村土地、闲置资产使用效率和附加值,全区1.8万亩土地流转在平台实现透明快速撮合,土地流转费平均每亩提高120元。产权改制促盘活,将集体经营性资产剥离,以公司化运作提升市场竞争力。激活群众与市场主体链接,以土地、劳务参与利益分红。村级组织与群众利益链接,通过整合流转村民土地、集体资产村民股份制等形式,让村级组织与群众成为利益共同体,实行村民变股民,资产变资本。龙头企业昌润果业公司链接村民1080人,户均增收7150元,有效强化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共富。(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委书记 刘颖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