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长期以来,农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从选育管用上下功夫,只有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动力。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潼关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按照“创造条件培养人才、引进紧缺实用人才、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工作思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招引方式、转变育人模式及优化服务环境等五个方面“五招齐发”,着力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在培养、引进和用好等多个方面“对症下药”,让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进一步筑牢乡村人才基石,以人才驱动,培育乡村创新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激发人才工作“新活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工作分工,加强镇(街)人才强基工作,形成党委政府部门共同发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定期召开全县人才工作推进会,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县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牵头,县人社、教育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广泛参与,在各领域开展人才摸底全覆盖,填写《潼关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采集表》,设立人才返乡热线,鼓励在外人才引荐、自荐,与家乡取得联系,建立“雁归”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二是完善政策体系,打造人才工作“新高地”。搭建政策支持平台,对回潼就业创业的、来潼投资的,可按相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和相关服务。打通青年人才使用的制度机制障碍,让各类政策向人才倾斜,先后制定出台了《潼关县人才强县战略实施意见》《潼关县“雁归工程”实施意见》《潼关县人才公寓管理办法》等文件,形成上下呼应、相互衔接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打造具有县域特点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制度优势。同时,对引进的各类人才在户籍管理、医疗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就业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开辟绿色通道,建立组织部门和青年人才定期座谈和个别谈心谈话制度,经常到青年人才中走访,面对面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和青年人才交朋友。
三是创新招引方式,聚力打造人才“新动能”。搭建联络沟通平台,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定期短信、电话问候,开展探访看望知名人士活动,建立一批驻外人才联系点;搭建信息发布平台,定期向在外人才推送潼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重要决策部署、重大动态,及时发布招才招商政策及人才、技术、项目需求信息,广泛收集在外人才意见建议,推动人才资智回归。积极落实人才招引政策,建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大力推行“人才+项目”“人才+基地”等模式,通过建立专家工作站、行业首席专家工作室等,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自主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能力。
四是转变育人模式,点燃人才培养“新引擎”。定期选派优秀青年人才在县域内上挂或下派锻炼,吸纳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对在基层管理岗位上表现特别优秀的优先提拔,在职务职级晋升和岗位聘任时优先考虑;鼓励用人单位在中层、优秀年轻干部梯队培养上优先考虑,全方位培养青年人才。立足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实际,大力实施青年人才培养、企业人才引领、名师名医提升、乡土人才培育、精英工匠铸造五大工程,统筹推进各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挖掘培养本土人才,把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选派科技特派员作为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引导专家人才通过科技咨询、技能培训等形式,在农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建功立业,通过“内育外引”强化人才交流培养。
五是优化服务环境,打好人才发展“新生态”。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制度,常态化开展人才信息摸排、需求调研、走访恳谈等系列活动。设立人才公寓198套,让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青年人才实现拎包入住;全职引进并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的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享受一次性住房补贴。举办青年人才联谊活动,搭建社会各界优秀青年人才联谊与沟通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扎根潼关、融入潼关。搭建人才优选平台,依托县电视台、县政府网站、县域各类政务新媒体,多渠道宣传报道潼关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优秀人才爱国奋斗的先进典型事迹,营造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经验成效
一是畅通各类人才进入通道。高度重视选调生和全日制大学公务员的招录与培养,注重招录经济、法律、旅游、规划、农业等专业人才。2019年共招录公务员(含选调生)35名,全日制大学学历以上32人,招录人数创历年之最;2021年以来引进各类人才132名;建成县级专家工作站8家、各类农业专家合作社146个,23名优秀人才被确定为市管拔尖人才,从源头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二是支持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坚持将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全县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及基层一线,经受磨炼、经受摔打、提升本领。2021年以来,共选派20余人参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整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中心工作。接收并录入实名登记系统2021年应届高校毕业生488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参加见习帮扶率达到90%;认定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县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成功孵化各类创业者680户,带动就业7570人。
三是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全县“一肩挑”比例达到100%,先后从村级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中选拔出52名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政策培训纳入基层党组织培训范畴,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激励机制。
四是扎实推进农民培训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教学模式,扎实推进培训工作。设立镇(街)党校,累计办班26次,培训农村党员2440人次。全年高素质农民教育完成培训120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20%。聘请专家教授对乡镇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培训人员500人次;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各类培训73班次,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108人次,完成计划任务的211%。
三、几点启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从“领、引、育、用、留”上下功夫,只有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劲乡村人才队伍,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动力。
提升队伍实力,引“领”人才振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基层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提升,对人才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要大力推进组织振兴,选优育强带头人队伍,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持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行动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凝聚起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创设环境引力,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做好农村人才“回流”工作,必须为人才返乡创造良好乡村创业机遇与发展空间。乡村要振兴,就必须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积极吸引走出去的人才把在城市里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造福乡梓,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激发外出人员返乡就业创业热情。
打造内生动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制约,眼睛不能只盯着外面的世界,还要善于从脚下的土地上去发现人才,培养“本土能人”。必须着眼本土人才优势,挖掘本土人才资源潜力,激活本土人才“一池春水”。切实提高乡土人才发展能力和技术水平,持续激发乡土人才内生动力。
发挥主体活力,“用”好产业领头雁。要推动乡村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就要加快实施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 “头雁”,以他们的带头作用、榜样力量,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雁阵”,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要充分发挥“领头雁”示范带动效应,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人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提升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强化待遇激励,让乡村人才“留”得下。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乡村振兴才有底气。只有以更好的服务留住人才,以更丰厚的待遇保障人才,才能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所能、大显身手。要把解决人才当前急需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使人才引导渠更加畅通,促使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中共潼关县委政研室主任 王军)